資料來源=http://www.lym.gov.tw/ch/About/architecture.asp
因自19世紀末以來洪水帶來的土石泥沙陸續淤積河道,再加上日治時期宜蘭鐵路已經通車,使烏石港失去功能而沉寂,連帶使頭城的商業受到衝擊。
民國89年(2000)行政院核定在烏石漁港區興建蘭陽博物館,並指定烏石港舊址為文化景觀且規劃為公園。
其連結各項海洋文化設施、頭城舊市區的歷史空間及東北角風景區,形成一旅遊廊道,
並扮演人文旅遊的窗口,展現宜蘭自然與人文的多樣性,再現蘭陽繽紛的生命。
01.從台九線慢慢下滑到平地~
02.遠眺烏石港~
03.終於來到奇特的建築物"蘭陽博物館",位於台二線旁,十分醒目~
建築設計理念:(資料來源=http://www.lym.gov.tw/ch/About/architecture.asp)
獨特的單面山造型
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,
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設計依據,
單面山是指一翼陡峭,另一翼緩斜的山形,是本區域獨有的地理特質。
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,屋頂與地面夾角20度,
尖端牆面與地面成70度,由土地中成長茁壯,並和地景融合。
04.進去後,一樓大廳部分,不用門票,而二樓以上展區,則需至櫃檯購買。
05.二樓寬景圖,在這層建議可以先向右邊穿著紅背心的服務人員,拿取互動劇場的號碼牌,
確認排到的時間點後~再行規劃先觀賞其他樓層還是先進行互動,互動劇場在這層(二樓)
每場約15分鐘,容納20個人
06.這邊的互動方式跟花博有點像,採取與投射於白牆上的影像互動~主要介紹宜蘭自然環境的形成及起源
07.下面三種互動模式(共四種,另一種是"衛星景點"踩下去會自動介紹當地特色)
上:抓螃蟹
中:踩過後春草叢生
下:妙步生花
08.互動完後一出門口就可以看到,各種岩質以實物呈列介紹~
09.宜蘭景緻,龜山島,真的好像一隻大烏龜
10.接著搭乘電扶梯直達最上層四樓,這樣從最高開始慢慢往下逛的參觀路線,比較輕鬆,規劃的不錯~
到達四樓後可以看到烏石港+龜山島的景致~
11.四樓為山之層展區:
主要介紹:資料來源 http://www.lym.gov.tw/ch/Exhibition/list_permanent.asp
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,形成「迷霧森林」,濕潤的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;
巨大的檜木林,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。
加上寬尾鳳蝶,還有山地湖泊,讓你瞭解宜蘭的生物多樣性。
還有伐木業的縮圖模型
12.三樓為平原層:主要介紹著,人們起初於平原河川時的生活形態~
有些人像還附有自我介紹式的喃喃自語,在這邊會感覺有點像是市集中的氛圍
13.西元1932年宜蘭市街圖~
14.當時漢人開拓路線~
15.圖中的那個麻雀是真的,不知道從哪飛進來的
16.三樓觀景台,附有望遠鏡,可遠望龜山島
17.二樓海之層:介紹海洋生態、漁業等等
18.宜蘭各地縮圖拼圖
19.外圍其他角度~
門票:全票一百元(一樓大廳部份不用門票而樓以上才需要),
當地縣民及其他身分有相對折扣,請見官網 http://www.lym.gov.tw/ch/Visit/ticket.asp
1.開放時間
週二至週日:9:00~17:00PM(售票時間:09:00-16:30)
2. 休館日:
- 每週一(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)
農曆除夕、年初一
- 選舉日
-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
- 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
2011 蘭陽之行
(1/5)蘭陽博物館
(2/5)橘之鄉蜜餞形象館+大鼻南包子店
(3/5)夜宿~英格蘭小古堡-五結鄉
(插曲)壯圍海濱日出
(4/5)望龍埤
(5/5)金車威士忌酒廠
留言列表